top of page

升學主義困境...趙浩宏創職人雜誌 盼給孩子更多夢想

35265683_10215418424927859_8530944848277

圖片來源:趙浩宏Facabook

04/25/2018 - 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,」這種升學至上的心態,盛行於台灣的教育體制,但在趙浩宏眼裡,讀書卻不是唯一。為翻轉台灣的文憑主義,他在2015年創辦了全台第一本技術專業教育的《職人SHOKUZiNE》雜誌,希望能將全台職人的故事分享給所有迷茫的學生與師長,藉此改善社會對學位文憑的迷思,喚醒台灣人對專業技術的重視。

 

現年29歲的趙浩宏畢業於中正大學社會福利所,目前除致力於《職人SHOKUZiNE》雜誌的編輯與採寫外,退伍後還擔任了葉丙成老師的無界塾老師之一。18歲的趙浩宏,和不少高中生一樣,在選擇科系時背負家裡的期待,本該落在台大社工的他,選擇稍與商科相關的北大統計系。雖然本科的課業越讀越痛苦,趙浩宏仍心繫自己的初衷,選擇雙主修社工,但在擔任多年社工後,發現基層人員真的無法改變問題,他研究所改進攻中正大學社會福利所,希望從經濟政治層面下手,重回他最愛的領域。

 

趙浩宏在就學期間也曾多方嘗試,除了在鳳山高中時參與了青年社,奠定了自己寫作的基礎,大學期間更參與北大新聞部《瘋北大》,奠定日後作媒體的人脈及網絡。喜歡旅行的他,曾深入原鄉部落進行深度觀察,更喜歡和在地人「搏感情」,這些所見所聞也讓趙浩宏成為了地方文學獎的常勝軍。趙浩宏利用這些比賽獎金,2011年和夥伴創辦在地刊物《三峽客Shock》,積極投入社區工作,2015年則創辦《職人雜誌》,致力於技職教育研究。「 媒體是讓各方了解彼此最有用的工具。」他深信媒體不僅可以讓立場不同的人懂得互相傾聽及尊重,更是一個建立友誼的地方。

 

談到心中最軟的那一塊,趙浩宏不免激動起來。他指出,台灣有七成以上的年輕人在學習過程中至少會面臨三種困境:家長無法給學生可接受的建議、學校沒有替學生找到方向,而這些年輕人在社會上也看不到希望。「當我們沒有足夠多的選擇,所有的自由都是假的。」他說,孩子們對職業的想像,不外乎都是醫師、律師、會計師等「三師」,但這些領域的從業人員全台僅有三成,剩下的全都是技職人士。

 

趙浩宏進一步分析,高等教育的地位、分數賦予的標籤、檯面上的學歷暗示、媒體的加油添醋,產生了這個社會對職業的歧視和集體無知。各大專院校與高職跟隨政策風向與社會價值觀,一窩蜂的增設科系。舉例來說,在這個依賴視覺的眼球時代中,企業及社會開始注重設計,加上設計學院招生容易,各校無不卯起勁廣設設計相關科系。根據教育部統計處資料顯示,設計科系學門數量光是四年制大學中,就從97學年度的151個成長到105學年度的254個,成長近七成,突然暴增的數量也造成僧多粥少的情況,不斷拉低薪資水準。其他「冷門」的科系,搭上少子化風潮,就只能面對關閉的命運,如106學年度大專院校就有143個系所停止招生,其中56個系更將完全走入歷史,如亞太創意技術學院的茶葉技術應用系、台中科技大學的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科等。在政策與社會風氣帶動下,熱門科系只好面臨薪資停滯的困境,而其他技職產業卻是捧著錢也找不到人才。

 

但在升學主義的風氣下,台灣學生似乎被訓練只會唸書,卻不會為未來做打算。趙浩宏說,學生在國三就必須面對要就讀高職或是高中的兩難,但為了延後面對現實的時間,不少人最後都會選擇普通高中,但他認為這樣的拖延其實是放棄很多未來的出路。「別人高職二、三年級就已經在髮廊工作,或是去外面拜師,但你大學畢業後才突然決定要從事這行?很抱歉,你來不及了。」趙浩宏舉德國成功的技職教育體系為例,因為德國社會重視專業,加上家長、學校及政府三方合作,使孩子能在16歲左右,可塑性最強的年紀就決定好志向,接受正確的教育方式。

 

「許多孩子因為沒有選擇,夢想也跟著消失了,但其實還有太多的夢想是不被大家認識的。」觀察到台灣教育的結構性問題,趙浩宏決心創辦《職人雜誌》,走訪全台灣,至今已報導近千篇職人故事。他希望能讓更多人看見這些夢想,給孩子的未來更多選擇,「因為夢想消失,比任何挫折都還可怕!」

 

《職人雜誌》的讀者目標也並不局限於高中職生。包括家長、老師,甚至希望能推廣到國中小生,趙浩宏希望讓社會提早認識各行各業,不要再讓更多孩子淹沒在升學主義的洪流之中。而現在除了經營媒體外,職人團隊也積極參與公共政策、以大數據的方法開發學習教材。趙浩宏將自己定位成「老師引導學生的最大支持者」,幫助孩子在更多選項中找到自己的方向,找出一個對他們最好的選擇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