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老人軀殼年輕頭腦 鼓勵新一代努力創新:李聰成

images.jpeg

圖片來源:李聰成提供

​07/23/2018 - 本文收錄於臺大教學傑出教師故事12輯

「我就是一個老人的軀殼,裡面住著年輕人的想法。」

一頭白髮、雙頰略為凹陷,外表看似嚴肅的李聰成,總笑說自己體內有著不受約束、年輕人的靈魂。將近3個多小時的訪談,李聰成對每件事總是侃侃而談,有自己獨特的一套想法,情感鮮明,偶爾談到激動處也掩飾不了自己的情緒。

 

「他是個傻傻的,一點也沒有距離感的老師。」4年前上過他微積分的東吳大學財務工程與精算數學系學生胡琬柔說,一開始覺得老師是個很嚴肅的老師,後來發現只要問他問題他都很樂意、也很耐心回答,是個教學十分認真,又與學生很親近的老師。

 

除了代數學經典用書《Topics in Algebra》外,浸淫在理學院的李聰成,閒暇時最喜歡看的竟是史記,紀錄著中國2千多年歷史的文學鉅作。「我想是我和司馬遷一樣,都帶有些許浪漫主義。」在司馬遷酣暢淋漓的筆觸李聰成發現,世界上每個人都是正常人,沒有偉人,也沒有一無是處的人。

 

「我那時候發誓,長大後一定要穿鞋。」

 

李聰成為農家子弟出身,從小在陽明後山長大,「但很恐怖的是,山上沒有一件事是我會做的!」李聰成心想,未來若是要靠農活,肯定沒辦法生活,一直到小學一年級,這樣的忐忑才有了解方。

 

由於家境清寒,李聰成並沒有先就讀幼稚園,而是直接升小學。要說是誰啟蒙了李聰成,實屬他的小一導師,也是他人生中第一位老師——殷雪萍。他發現,老師講的每一句話他都懂,也在第一次數學月考中,拿到了他生平第一個100分。「全天下沒有比這個更高興的了,」李聰成越讀下去,越覺得自己唸得來,也慢慢產生了興趣。

 

李聰成追憶起某次小學月考考了前三名,而要和校長拍照,卻面臨「沒有鞋子」的窘境,還遭老師質問,感到十分慚愧。不久後,一位算命師恰好拜訪家中,見到李聰成後便問,「你長大想要穿鞋還是打赤腳?」他自那時起就下定決心,長大後一定要做穿好鞋。每每想到這,也總不自覺地紅了眼眶。

 

「我從小都很怕沒書唸,」李聰成憶起當時的心情感慨道。在當時,他只有兩個選擇:農活或讀書。李聰成笑說,有了讀書這個選擇,他回家只要躲起來寫功課,就可以躲避山上的工作,他也就繼續拼命地念書,一路從小學唸到了博士。

 

人生中的燈塔:李爸爸

 

談到影響他最深的人,李聰成的父親當之無愧。

 

李聰成的父親其實沒有受過教育,也不太識字,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則十分放任,讓他們自由發展。「他總是只看我好的一面,而看不到壞的那塊。」李聰成說,當他考試考得好的時候,他的父親總是會驕傲地向街坊鄰居分享他的兒子有多優秀,但他表現不好時,父親也不會有任何一絲責備。

 

父親的教育方式也深刻影響了李聰成對兒女與學生的態度。李聰成說,過去時有耳聞父母「比100分少1分就打1下」,讓他很是困惑,「為什麼不去看他得到的99分,而是去看他失去的1分?」這樣只會讓孩子沒有成就感,進而更逃避讀書。

 

認有教書魂 獻身杏壇40年

 

在教育體制下長大的李聰成,當初選擇踏上教育一路的動力卻十分單純。李聰成說,當時他當兵的時候,第一次體會沒有暑假的生活,「那感覺真的很難過。」當時他恰好看到東吳大學商用數學系正在招聘助教,他也就此踏入杏壇,一待就是40年。

 

「但真的教了書以後,才發現教書是件很愉快的事情!」李聰成說,教書的成功與否,從學生的臉上就可以略知一二。當你教到學生懂了,看到學生臉上顯露出的光芒,就是作為老師最大的成就感之一;也正是這股成就感,支持著他走下去。

 

在李聰成的教育方法下,對數學再怎麼一竅不通的學生,還是能掌握基本功。李聰成認為,若學生的程度有50分,就必須給他再低一點的標準,慢慢往上推進;只要這個方法行不通,那就要換另一個角度,不然硬塞式教學只會是徒勞無功。「教一教也覺得我蠻有教書的天份,也越教越有成就感。」

 

秉持嚴謹精神 堅持踏實訓練

 

「台上十分鐘,台下十年功」,對李聰成來說,教學無時無刻都是在備課,出給學生的習題也是每一題都要自己練到滾瓜爛熟,他也大方秀出他滿滿計算痕跡的筆記。李聰成幽默表示,「嚴格說起來,我從小學就開始在備課了!」

 

曾經有學生問,唸微積分有什麼用?生活上的數學其實簡單的加法就足夠了。李聰成則以作手機比喻,唸了微積分的人,不一定設計得出好的面板,但是沒有唸好微積分的人,一定設計不出如此精密的物品,「學微積分,或是數學,不是為了讓你很會計算,而是為了嚴謹的邏輯訓練。」

 

在嚴謹的數學精神中,百分之百的正確才是正確,李聰成的教學態度也保持一貫風格,一絲不苟。他認為數學就像爬樓梯,就是要一階一階爬,跨大步反而會受傷。而在教學過程中,他也常發現學生就是沒辦法爬上新的一階,「作老師的就要想辦法找出『消失的階梯』,幫助學生繼續往上爬。」

「只要學生願意,任何問題都是好問題!」

 

除了在課堂上傾授知識給同學,李聰成也十分樂意與學生互動,「隨著教書越久、年紀越大,與學生交流能讓我保持年經。」他也非常積極鼓勵學生提問,往往下課都會多留將近1小時,他認為只要學生願意問,任何問題都是好問題。不過他也笑說,每每下課都接近中午,避免留下來太久血糖降低,「我現在上課前都會吃早餐,下課才撐得住!」

 

老師對學生的認真,從同學反應就可略知。台灣大學會計系吳佳安同學分享了一次令她印象最深刻的事情:「我數學非常爛,但老師也不會覺得怎麼樣,反而很努力讓我理解。」她說,有一次期末考她來來拿考卷,那次考得特別爛,可是老師要她一起坐下來,一題一題檢討,直到每題都會了才讓她離開。「他真的是個很認真很棒的老師。」

 

另外,要如何引起學生興趣比什麼都還重要。李聰成回想起高一歷史課,月考考的不是有唯一答案的選擇題,而是閱讀史記。老師獨特的教學方法引起了李聰成對歷史的興趣,甚至到今天偶爾都還會拿起史記翻閱;他體悟到,若是學生真的有興趣,唸得就會比老師教得還多,並將這個方法運用在他的教學中。

 

不過再有經驗的老師,總會有「看走眼」的一次。李聰成回憶,他曾經建議一位他認為對數學有天份的同學轉戰數學系,誰料到畢業多年後,他才從旁人耳中聽聞那名同學其實讀得不太順利,甚至還抱怨李聰成給了錯誤的方向。他笑說:「從那之後,我都只敢『建議』,讓同學自己作最終決定。」

 

學生評價:認真、和藹的老伯伯

 

秉持著父親的教育態度,李聰成對學生十分放任,希望能給學生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,唯一要求就是不要吵他上課。「我不會說,準時上課的學生就是好學生,」李聰成不對學生要求上課準時,遲到多久都歡迎學生進來,「就算只有上10分鐘的課,都有它的價值。」

 

台灣大學財金系同學陳竫說,老師講得很仔細,每個觀念與原理的來龍去脈都很會清楚的講過一遍,更是個和藹可親的老師;會計系同學李享也表示,他是一個上課很用心、認真準備,注重過程更勝結果的老師,偶爾也會展現幽默的一面,上課起來十分自在。

 

在歷年的教學意見調查中,李聰成在5分內至少都能拿4分以上,最高還有4.75的高評價。他也大方秀出學生親自寫給他的感謝卡片,不少同學皆寫道,老師教學十分認真,加上一身的好脾氣,很容易和學生親近,種種可見李聰成的教學備受學生肯定。

 

不過李聰成也說,在每一年的教學意見中,他都會收到兩種極端的意見:第一是稱讚他教得很清楚,收穫良多;光譜另一端的學生則表示,雖然老師教得很認真,但實在聽不懂在講什麼。「這大概就是教數學的宿命。」

 

批「一代不如一代」 懂創新最重要

 

在教壇打滾逾40年的李聰成,眼看現下社會對台灣教育環境與學生的批評十分不以為然。「什麼一代不如一代,什麼草莓族,我覺得這是天下最荒謬的一句話,事實上是一代比一代進步!」他指出,上一代的人希望後輩能進步到80分,儘管這一代只做到75分,也不該因此否定已經做出的進步與努力。

 

或許是因為出身貧寒,李聰成從小就被教導要懂得知足惜福,專注在自己擁有的,而非不足的地方。李聰成也坦言,現在這個時代的環境對比他的成長背景真的好太多。他以台北捷運舉例,曾經有外國記者試圖在捷運上和月台來找垃圾,最後只撿到一片小紙片。對比過往漫山遍野的垃圾,李聰成說,「這不就是一種全民教育和文化素養上的進步嗎?」

 

「但也不是說我們要滿足現況,而是每天要不停往前進,」李聰成以幾個字來囊括社會進步的動力,那就是「創新」二字。相較於過往注重苦讀,他認為在現在的多元教育下,學校或社會不該再用過去的想法加諸於年輕一代學生,而是要適性教育,並透過創新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發展。

 

李聰成說,創新並非是要設計一個新技術,或發明專利,小小的教學方法創新、想法創新都可以,就像他在教學生一樣,這個方法行不同,那就換新的,「只要我們每天都有一點點的進步,那全都會是帶動社會前進的力量。」

bottom of page